28 全自动数控混凝土碳化试验箱
4.28.1 目的及适用范围
测定在—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介质中混凝土试件的碳化深度,以评定该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。也适用于水泥砂浆。
4.28.2 仪器设备
1 碳化箱:带有密封盖或门的密闭容器,容器的容积至少应为试件体积的两倍。箱内应有架空试件的搁架,二氧化碳引入口,分析取样用的气体引出口,箱内气体对流循环装置,温湿度测量以及为保持箱内恒湿所需的设施。必要时,可设玻璃观察口以对箱内的温湿度进行读数。
2 气体分析仪:能分析箱内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浓度,到1%。
3 二氧化碳供气装置:包括气瓶、压力表及流量计。
4 1%酚酞乙醇溶液(含20%的蒸馏水)、变色硅胶、钢尺、喷雾器等。
4.28.3试验步骤
1 碳化试验应采用棱柱体混凝土试件,以三块为一组,试件的zui小边长应符合表4,28.3的要求。棱柱体的高宽比应不小于3。
表4.28.3 碳化试验试件尺寸选用表 mm
试件zui小边长 | 骨料zui大粒径 |
100 | ≤30 |
150 | 40 |
无棱柱体试件时,也可用立方体试件代替,但其数量应相应增加。碳化试验的试件宜采用标准养护。一般应在28d龄期(或设计龄期)进行碳化,采用掺合料的混凝土可根据其特性决定碳化前的养护龄期。但试件应在试验前2d从标准养护室取出。然后在60℃±2℃温度下烘48h。
经烘干处理后的试件,除留下一个或相对的两个侧面外,其余表面应用熔化的石蜡予以密封;在侧面上顺长度方向用铅笔以lOmm间距画出平行线,以预定碳化深度的测量点。
2 将经过处理的试件放入碳化箱内的搁架上,各试件经受碳化的表面之间的间距应大于50mm。
3 将碳化箱关闭密封,密封可采用机械办法或油封,但不得采用水封;开动箱内气体对流调节装置,徐徐充入二氧化碳,并测定箱内的二氧化碳浓度,逐步调节二氧化碳的流量,使箱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20%±3%。在整个试验期间可用去湿装置或放入硅胶,使箱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70%±5%的范围内,碳化试验应在20℃±5℃的温度下进行。
4 每隔一定时间对箱内的二氧化碳浓度,温度及湿度作一次测定。一般在*、二天每隔2h测定一次,以后每隔4h测定一次。并根据所测得的二氧化碳浓度随时调节其流量。去湿用的硅胶应经常更换。
5 碳化至3d、7d、14d及28d时,各取出试件,破型以测定其碳化深度。将棱柱体试件在压力试验机上用劈裂法从一端开始破型。每次切除的厚度约为试件宽度的一半,用石蜡将破型后试件的切断面封好,再放人箱内继续碳化,直到下一个试验期,如采用立方体试件,则在试件中部劈开:立方体试件只作一次检验,不再重复使用。
6 将切下的那部分试件刷去断面上的粉末,随即喷上(或滴上)1%酚酞乙醇溶液,经30s后,按原先标划的每10mm一个测量点用钢尺分别测出两侧面各点的碳化深度(不变色区的深度)。如果测点处的碳化分界线上刚好嵌有粗骨料颗粒,则可取该颗粒两侧处碳化深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深度值。碳化深度测量至lmm。
4.28.4试验结果处理
混凝土在各试验龄期时的平均碳化深度dt,按式(4.28.4)计算(准至0.1mm):
式中:dt——试件碳化t天后的平均碳化深度,mm;
di--两个测面上的各测点的碳化深度,mm;
n——两个侧面上的测点总数
以在标准条件下(即二氧化碳浓度为20%±3%,温度为20℃±5℃,湿度为70%±5%的三个试件碳化28d的碳化深度平均值作为测定值,用以对比各种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及对钢筋的保护作用。以各龄期计算所得的碳化深度绘制碳化时间与碳化深度的关系曲线,以表示在该条件下的混凝土碳化发展规律。
4.29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快速试验
4.29.1 目的及适用范围
测定混凝土的相对氯离子扩散系数,以比较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,适用于检验水灰比小于0.60的混凝土。
4.29.2 基本原理
氯离子在直流电压作用下,能透过混凝土试块向正极方向移动。测量流过混凝土的电荷量,就能反映出透过混凝土的氯离子量。混凝土是离子导电,其电导与电流成正比。因此,测量混凝土试件的电导,与测电荷量一样,也能评定混凝土抵抗氯离子渗透的性能。
4.29.3 仪器设备
试验所用设备如图4.29.3—1所示。
| |||
图4.29.3-1 试验装置示意图
1 频率为1000Hz的交流电桥,量程两档lkΩ、10kΩ。精度0.002;
2 塑料试验槽两只,外型尺寸152mm×152mm×50mm,内开深35mm、直径80mm的凹槽;
3 铜网:φ80mm圆形铜筛布(120目);
4 氯化钠、氢氧化钠和氧氧化钙(化学纯);
5 钢丝刷、由塑料管和钢板制成的60mm×φ100mm 三联试模 (图4.29.3—2);
6 8号医用乳胶手套;
7 带盖塑料桶,容积10L;
8 螺旋加压器或压力机。
1——钢板;2——塑料圈;3——硬橡胶板
图4.29.3-2 三联试模示意图
4.29.4 试验步骤
1 浇制直径100mm、厚60mm的圆盘型混凝土试件,粒径大于40mm的骨料用湿筛法筛除。每种技术条件三块。试件成型后,表面盖湿麻袋在室温为20℃±5℃条件下养护24h后拆模(保留与试件紧贴的塑料圈)。用钢丝刷刷毛两端面后,试件连塑料圈一起放在盛有20℃±3℃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塑料桶中养护24h。取出,用螺旋加压器或压力机将试件顶出塑料圈。试件再在20℃±3℃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养护26d;
注:浇制试件时,模内尽量少涂机油。
2 对于混凝土芯样,应切割成60mm×φ100mm试件。测试前宜进行真空饱水:把试件放入1000mL烧杯中,然后一起放入真空干燥器。抽真空3h(真空度0.098MPa) 在抽真空的情况下,灌入足够量的蒸馏水至烧杯中将试件浸没,继续抽真空1h,以后试件于水中停放18h。
注:灌蒸馏水时,严防空气通过阀门进入干燥器。
3 配制3%NaCl和0.3mol/L (1.2%)NaOH溶液,分别装瓶加盖后放在20℃±3℃条件下备用。
4 试验在室温20℃±5℃下进行。试件从氢氧化钙溶液中取出。每取出一试件,同时测量并记录氢氧化钙溶液的温度。用湿布擦去表面浮水。试件圆侧面和磨面、底面的边缘(约10mm 宽)用乳胶套(从医用手套上剪取)封闭后,装入塑料试验槽。用螺杆(或台钳)把两试验槽和试件夹紧(图4.29.3—1),在试件两边试验槽内,分别注入3%NaCL和0.3mol/L NaOH溶液(试件磨面接触NaOH溶液)。过2min后,按图4.29.3—1测量线路,用频率为1000Hz的交流电桥测量试件电阻,并由此算出电导(电阻倒数)。混凝土电导值计算至0.01×10-4S(西门子,电导单位)。
4.29.5 试验结果处理
1 试件20℃时的电导值,按式(4.29.5—1)计算(准至O.01×10-4S):
式中:G20——校正成20C℃时的电导,S;
α——常数,等于2130;
Ti——在该试件测量时,记录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温度,以温度计,K;
T20——20℃时温度值,为293K;
Gi——室温下测得的电导,S。
以三块试件20℃时的电导平均值,作为该组试件的电导值。
2 试件的相对氯离子扩散系数按式(4.29.5—2)计算(准至0.01×l0-12m2/s):
D=0.235× 10-8G20 (4.29.5—2)
式中:D——相对氯离子扩散系数,m2/s;
G20——试件20℃时的电导值,S。
以三个试件的相对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平均值,作为该组试件的相对氯离子扩散系数值,
微信公众号
移动端浏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