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泥安定性压蒸釜概述:
依据国家标准 GB/T750-1992《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》对 试验设备的要求而研制的产品,该压蒸釜适用于测定硅酸盐水泥、普通硅酸盐水泥、矿渣硅酸盐水泥、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、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主要因方镁石水化可能造成 的水泥体积不均匀变化,也适用于其他采用本标准的水泥产品。
水泥安定性压蒸釜技术参数:
1.釜体容积:8.5L
2.zui高工作压力:2.2MPa(可人工调整) 标准升压时间(0~2 MPa±0.05MPa)
3.常温~215.7℃±1.3℃)
4.安全阀开启压力:2.2MPa 压力自动控制的波动范围:≤±0.05MPa
5.额定电压:220V
6.加热圈功率:0.6KW/1.2KW
7.蒸馏水加入量:1000ml
8.净重:≈120㎏
结构与原理:
1.设备主要零部件多采用优质不锈钢材料制造,能耐高温、高压饱和水蒸气。釜盖上 装有一个由不锈钢制成的压力指示表、一个安全阀、二个放气阀。釜体安装在筒壳内,其外侧下部装有两个加热电阻,用于向釜体加热,制造水蒸气;
2.底部道管与电接点压力 表相连,电接点压力表与电器控制系统配合,用于将釜内压力控制在设定范围。筒壳的 上部设有通风环,下部设有通风盘,用于阻断或开通釜体周围的空气,在下部安装有排 风扇,用于结束试验后的排风降温。控制箱面板设有电源总开关,启动、停止、风机三个键和运行、加热、风机、停止 四个指示信号灯,以及用于计时的数显时间继电器。
安装方法:
1.设备应安装在比较僻静的地方,为保证安全及使用维护方便,应背向墙壁,离墙不少于 500mm,并调整水平,将其固定在地基上。
2.用不小于 1.5mm2 的软铜线将水泥压蒸釜可靠接地。
3.连接好控制箱与釜体间的航空插头。
使用说明:
1.打开釜盖,按釜体容积8.5L的7%~10%的注水量,即 595cc~850cc 蒸馏水注入釜内。(通常建议注水量:700 毫升~800 毫升)
2.将装有试件的支架放入釜内。
3.用棉纱将釜口和釜盖的密封面擦干净,再用毛笔在釜口密封面上薄薄涂上一 层干净的机油。
4.轻轻盖上釜盖,下压并左右转动釜盖,确认结合部已正确密合。将 10 个螺母用手拧上。再用扭力扳手按照50、100、100Nm,分三次按对角线的顺序均匀地拧紧 螺母,安装好釜盖。
5.向釜盖中心的温度计插管内注入3~5 滴机油(一般以油面不高于温度计水银 球为宜),将 300℃水银温度计轻轻插入管内。
6.打开两个放气阀中的任意一个。
7.将电接点压力表的红色上限指针调至2.025MPa处(即: 2MPa 再上调半格);将绿色下限指针调至 1.975MPa 处。
8.关闭通风盘和通风环。
9.接通电源,打开控制箱上的电源总开关,按启动键,运行、加热指示灯亮, 釜体开始以 1800W 功率加热。同时数显时间继电器开始显示。
10.当已打开的一个放气阀有水蒸气排出时,说明釜内空气已经排净, 关闭该放气阀。阀门关闭后,压力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(温度与压力相对应的参照表附下) 此时应注意,仪器工作有无异常,如有异常,则必须查明原因,或按停止键停止试验。
11.停止加热后,风机自动工作,信号灯亮,打开通风盘和通风环,通风环处会 有热空气排出,釜内压力将在 90min 以内降至 0.1MPa 以下。此时可打开放气阀将釜内 余压放净。请不要关闭放气阀,因冷却后会造成釜内负压,而损坏压力表。
12.待水泥压蒸釜冷却至常温后,按停止键,信号灯灭、排风扇停,关闭电源总 开关,取下温度计,以安装釜盖相同的方法拧下10个拴紧螺母(拧松螺母时至少要用两个循环,以免损坏密封结合面),取下釜盖,取出试件支架。用胶管或毛巾将釜内蒸 馏水析出擦净。
13.中途停止试验程序:按"停止"键,打开通风盘、通风环,按"风机"键,待仪器冷却后重新安装试验。
注意事项:
1.严禁在釜内无水时按压启动键,以免空烧,毁坏加热电阻。
2.只能使用蒸馏水,以免由于使用其它水而在釜内留有污垢,影响测试精度。
3.在压蒸釜实验过程中,操作者不得远离岗位,应随时观察仪器的工作情况,如有异常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,必要时应停止试验。
4.新的仪器在初次使用时,会有橡胶异味,这是内部橡胶石棉保温层受热所至,使用 3~5 次后,即会正常。
5.压力指示表和电接点压力表应按时送检,以保证工作可靠,测试正确。使用时如出现两个压力表有微量的读书误差,这是因为压力表固有的等级公差所至,不影响 使用,通常以压力指示表为准。
6.安全阀应一年检查两次。通常保压过低,能在平时试验时发现;而保压过高,则只有通过例行检查才能知道。虽然釜体在生产时已做过4MPa 的耐压密封试验,而保压过高毕竟不tai安全。具体的检查方法是:将电接点压力表的红色上限指针调至 2.2MPa,按试验时的操作顺序进行操作,观察压力达2.2MPa时是否开始排气,如排气即为正常。其他安全事项,详见GB/T 750-92《附录 B 安全注意事项》
微信公众号
移动端浏览